莲城图讯2013年第2期(总22期)

发布时间:2014/3/6 17:16:22 | 作者:湘潭市图书馆 | 阅读次数:2837次

莲城图讯2013年第2期(总22期)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专辑

 

【专题报道】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征文选登】  一名老韶山的图书馆情愫

【特约文稿】  青少年时期毛泽东的图书馆情结

【简讯】      毛泽东亲笔签名私人藏书入藏韶山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刊》正式创刊

《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在长沙首发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携手青苹果数据中心向全球发布25种毛泽东旧版著作电子书

一批毛泽东专题图书和影视作品先后面世

【学会动态】  三学会联合印制“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台历

“湘潭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巡回展览在韶山揭幕

馆长变更信息

 

 

 

 

 

 

 

 

 

 

【专题报道】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梁  衡

 

   到韶山参加一个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活动,意外地发现在离毛泽东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毛泽东图书馆”。为伟人、名人建纪念图书馆,在国外几成风气,美国每个退休总统通常都有一座,中国却极少见。关于毛的这座图书馆,未建在北京等大都市,而是在他家乡的小山冲里。我很好奇,便进去一看。

  图书馆不大,实用面积只有680平方米,也就相当于一个有钱人家的别墅面积。这里只收三类书,一是毛写的书,各种选集、文集、单行本;二是毛看过和评点过的书;三是写毛的书,即各种研究毛泽东的书。馆的功能以收藏、陈列为主,兼有一点借阅,游人可免费参观。但因知道的人不多,来者寥寥,那天我去时,馆内十分清静。

一般无论博物馆、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我问接待我的刘馆长:“能不能看看你们的宝贝?”他自己先戴上一副薄薄的白手套,又递给我一副,然后让管理员捧出一个盒子,打开,是一本蓝皮黄纸的书,小32开本,约有一寸之厚。他说:“这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已知的历史上出版的第一本《毛泽东选集》。”1942年延安整风时党中央成立了宣传委员会,毛泽东是主任,王稼祥是副主任。整风过后,为了推动干部的学习,晋察冀边区请示中央宣传委员会后决定编一本《毛泽东选集》。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的邓拓。邓是党内的才子,是一个好学习,好收藏,好研究问题又很有政治眼光的知识分子。他平时尤好收集毛泽东的讲话、文章。边区党委1944年1月下文件,邓三个月后就编出了这本书。现在我们看到版权页上写着,编印:晋察冀日报;发行:晋察冀新华书店;定价:三百元(边币);一九四四年五月初版。我俯下身子仔细观察,虽然手上也戴着一双白手套,却不敢去翻它一下,生怕碰碎那已经被岁月浸泡了70年的薄纸。全书分为五卷,实际上是一套五卷本“毛选”合订本。解放后正式出版“毛选”合订本是“文革”后期的事,当时是四卷合订。我记得刚看到这种合订装帧时,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想不到在抗日的漫天烽火中就曾诞生过“毛选”合订本,而且还是五卷。看着这本小书,你会明白什么是思想的力量,什么是领袖的魅力。而书籍就是在收集思想,收藏历史。以当时的条件,毛泽东的文章不可能收齐,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只收了前两个部分。这本集子主要来源于邓拓个人的剪报资料。当时纸张奇缺,从书的封口上可以看出,纸质和色度都不一致。印装也有失误,如124页后就找不到125页。但它却有一个惊人的装帧——蓝色缎面精装。这是用缎被面手工改作的,这样的“精装本”只做了10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本子是三年前图书馆花了30万元从河北一个收藏者手里买来的。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另一本,品相比这还好一点,缎面上的一朵暗花正好在封面的中心,拍卖价已经出到160万元,主人还不肯出手。“毛选”的编辑出版贡献最大者有两人:一个是邓拓,在战火中编了第一本“毛选”。一个是田家英,精心保存了毛的许多手稿,是解放后“毛选”编辑的主力。可惜这两人在“文革”中都死于非命。


  在珍品室还有这样几件藏品。一件是解放前国统区正申书局出版的小册子,封面书名为《孙中山先生论地方自治》,打开后里面却是毛泽东的文章选编。这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检查。还有一本《六大以前》,落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印,1942”。当时为配合整风,中央编了《六大以前》、《六大以后》、《两条路线》等几本书。因为是作为高级干部学习之用,印数很少,又赶上胡宗南进攻延安,撤离时大都销毁了,所以流传极少。这本《六大以前》现在全国仅存两本。

  馆内收藏的各种毛泽东著作版本约2000多种,1949年以前的有700种。其中还有一些珍品。如1945年7月我江南根据地在芦苇荡里用芦苇制纸印刷出版的“毛选”,有陆定一曾签名收藏的中共晋察冀中央局1947年3月编的《毛泽东选集》1—6卷,等等。最特别的是一种手抄本“毛选”。抄者大都是书法爱好者,且对毛泽东有特别的敬仰之情。一位河北沧州的退休干部用行书在宣纸上手抄了全部“毛选”4卷,每个字如小核桃之大,然后手工装裱成本48册,并在1998年12月26日那天,亲自将书送到韶山。还有一个手抄本更为奇特,也是毛笔宣纸手抄4卷本,但一色蝇头小楷,每个字与“毛选”里的铅字一样大,每一页无论页码、标点、版式、字数都与原书相同。抄完后也手工装订成一套“毛选”4卷。这简直是一件以手工而夺现代印刷机器之工的稀世艺术珍品。这些手抄本都曾有人出天价收藏,但作者只捐赠这里,分文不取。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也许是一种巧合,他在中南海的寓所就名菊香书屋。读书是毛泽东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他平时睡一张大木板床,半张床上却堆满了书。他在延安时说,假如只能再活10年,也要读9年零359天书。后来,直到去世前7小时他还在阅读,真正是伴书食,伴书眠,伴书工作,伴书而终。毛去世后从菊香书屋清出9万多册书。这些书上有他大量的批注手迹,都一起移送中央档案馆了。而那张与书共眠的大木床则被乡亲们运回了韶山,现保存在离图书馆不远的毛泽东遗物馆。毛晚年视力不好,阅读困难,他就用自己的稿费印了一批大字本的书,共119种。开始用三号、二号字印,后来视力再减退,干脆用标题字来印了。可想他当时想要读书的急迫之情和捧读之苦。毛的读书习惯是看一遍画一个圈,有的书上竟画了24个圈。他一生读过多少书,已经无法统计,从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到《红楼梦》,甚至还有《安徒生童话》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9万册书啊,这是一个伟人为自己筑起的一座蜿蜒逶迤的知识长城。当然他最喜欢读的还是中国的史书,现馆内收有一套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复制本。

  馆藏书中最多的还是第三类,即后人研究毛泽东的书,大约有3万多种。这些书研究他的生平、思想、战例、战法、著作、讲话、家事、家谱、生活习惯等。有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有长期追随他的将军、书记、部长的追述,有学者的研讨,还有近年兴起的借毛的思想对经商、处世、治学的研究……毛去世已近40年,人们对他研究的热情并不稍减。这个研究经历了把他从神坛上请下来,又融入尘俗的微妙过程,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没有办法,历史抹不去毛泽东。毛走过了一个时代,创造了一个时代,也代表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边边角角,时时处处,都折射着他的影子。在书架的长阵间浏览,你会看到许多这样的书名,《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与蒋介石》、《毛泽东与斯大林》,还有《毛泽东与佛教》、《毛泽东与戏曲》,直到《毛泽东与南阳》、《毛泽东与城南庄》等等,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一草一木都无不与之相关。这真是一个毛泽东时代,普天之下的每一根神经都连着这一个中枢。这时突然你会明白什么是领袖。领袖就是他的思想、意志、魅力摆在那里,你不得不随他前行,而他离开这个世界后却仍然定格在历史上。

  从图书馆出来我又重游了毛的故居。真不敢想象,就是从这几间小土房子里走出了这样一位巨人。故居旁是毛8岁时开始上的第一个私塾——南岸私塾。他8年换了7个私塾,总是不停地发问。小山冲已经放不下他,他便到长沙求学,到北京大学工作,去见李大钊,见蔡元培。

从南岸私塾到毛泽东图书馆,一个伟人就这样走过了一条读书之路。这两处的空间距离只有一里地,而时间跨度是80年。80年的读书、思考、奋斗造就了一个伟人。而80年的血与火,情与泪,功与过又全部留在他的书里,藏在山坡上的这座图书馆中。

(转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5日24 版)

 

【征文选登】

   

一名老韶山的图书馆情愫

 

刘国新(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韶山,多么震撼人心的一个地理名词。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在这里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首首动人的华章。几十年来,为韶山革命纪念地的建设、发展,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把青春、热血奉献给了这篇神圣的土地。在这众多的建设者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心系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为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他呕心沥血,积极建言献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走过了一条曲折与艰难的道路,他就是高菊村。

高菊村,1936年生,湖南汨罗人,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名誉理事,曾任省韶山管理局副局长、湖南中共党史学副会长、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在韶山工作的40余年中,高老面对身患内疾,其妻几近双目失明,夫妻两地分居34年,3个子女残疾等各种极端特殊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光明日报》、《毛泽东思想研究》等20余种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主笔、主编、参编出版《青年毛泽东》等书7部,共约170万字,其中两部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读物和省级优秀科研成果。1991—1997年,他参与领导和组织毛泽东铜像、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图书馆等项永久性纪念设施的筹建、开放工作。

 

抓住机遇——建言献策

1986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在韶山参观时提出:“可以考虑建一个毛泽东图书馆,不仅要有毛泽东同志的各种著作、书信、电报等,而且要把中外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各种著作、文章都收集起来,甚至于‘文化大革命’中的各种毛主席语录本、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著作都收集起来,已出版的各种有关的出版物都收集起来,使这里收藏的著作尽可能地完备些,谁要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到这里来。”

“以伟人、领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世界不多,中国很少,以‘毛泽东’三字命名的图书馆此乃唯一,这是一件大事,应该及时报告中央,这样才有利于其筹备工作的开展。”时任局宣传处处长的高菊村敏锐地意识到这点。1987年11月3日,在高菊村的推动下,韶山管理局向湖南省委报告,要求省委将图书馆筹建之事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告,请求全面开展图书馆筹备工作。在省委的积极支持下,中共中央办公厅1988年3月16日批复湖南省委:同意筹建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同年5月31日至6月3日,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育之,还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一行8人来到韶山,就筹建图书馆问题进行座谈,共同研究如何认识筹办图书馆的意义和如何进行筹建。调研组认为:“筹建图书馆这是一件好事,意义重大。中国要继承、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深入、广泛地学习、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就应该有个图书资料中心”,“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是个纪念性的专业图书馆,将来应该起到这个作用。”

1988年9月2日,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沈瑞庭来到韶山,高菊村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向沈秘书长详细汇报了筹建图书馆的由来、意义和工作进展及打算、要求。对于当时“毛泽东图书馆是新建,还是‘并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不同意见,高菊村带领相关人员外出考察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后,专题向局党委汇报,对新建图书馆提出了具体建议。据此,省韶山管理局制订了“图书馆筹建方案”,初步明确了图书馆的性质、任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藏书量、基建规模、经费估算和开馆时间等。

 

选址之争——力挽狂澜

随后,关于毛泽东图书馆建在韶山,还是建在长沙的意见又在省内展开了热烈讨论。图书馆既然新建,建在哪里?湘潭市想要主建,长沙市更是要求承担筹建。

在省委召开的图书馆筹建工作座谈会上,高菊村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图书馆要建在韶山,他认为:“一、省委上报并经中央批准筹建的是‘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建在韶山‘理所当然’”。二、“图书馆是纪念性专业图书馆,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将是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而韶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有毛泽东故居和毛泽东纪念馆等一大批纪念设施”,与图书馆“珠联璧合”;这里环境和氛围与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相融洽,与来馆读者身心需求相适应。三、近两年来,韶山管理局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已为筹建图书馆做了许多投入和工作,并取得初步成绩。”四、从经济和时间上看,“建在韶山要比建在长沙经费要少,时间要短,可赶上迎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高菊村力主选址韶山的意见,合情合理,论证充分、严密,立即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认可。由此,图书馆座落地域之争,各方思想达成统一。

 

续建待建风波——一波三折

时光一晃就到了1991年,按照原定计划,图书馆拟在“1993年12月毛泽东诞辰百周年时开馆。”但此时,国家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一时,对毛泽东图书馆是续建,还是待建的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争论。中央办公厅在“厅字[1991]34号”中也提出:“由于目前国家财力所限,……毛泽东图书馆也待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再正式建立。”

在这关键的时刻,高菊村根据有关会议的精神,以韶山管理局宣传处名义,向省委宣传部写了长达10页的《学习中办34号批复的情况汇报和建议》。《建议》写道:我们对中办批复的“领会”是:第一,“限于条件暂时不能‘正式建立’,这是合乎实际的”,但这“不等于不继续筹建。”第二,“‘各方面条件’主要是指经济条件,今年大灾,一两年内要国家拿出几百上千万元确有困难”,但“条件”是可以创造和由人掌握的。第三,“‘待正式建立’,包含着还是要建立和积极创造条件准备正式建立的意思及要求。”因此,“我们建议:1、请省委继续保留向中央请款的意向和要求,坚持省里原定“由省建委和韶山管理局牵头”此项工程的分工。2、“保留‘韶山管理局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筹建处’、‘ 筹建处办公室’”。……4、“请求省委根据中央批复精神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及要求,将原定图书馆于1993年开馆,改为1993年毛主席诞辰百周年时奠基。”

省委对此意见高度重视,1991年12月25日,10余位省级领导来韶参观,在韶山召开办公会议。在高菊村参与整理的《省委、省政府韶山办公会议纪要》中记载:图书馆“为纪念性专业图书馆”,应继续筹建,并“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但“根据中办批复精神和限于国家财力,馆房基建推迟至1993年12月26日奠基。”1992年3月,省委再向中央报告,得到中央同意。 “缓建”、“待建”风波,终于平息。

此后,高菊村又着手为图书馆工程的立项、建设资金落实而东奔西走,先后起草了《关于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立项问题的报告》、《关于请求帮助解决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建设资金的请示》等一系列文件,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费尽了心思。

正因为有高菊村这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的鼓舞,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经过建设者们三年的持续苦战,终于在1996年12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了!

 

老骥伏枥——发挥余热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建成对外开放后,已退休的高菊村仍时时关心着她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研究、征集等业务工作高度关注,积极给予支持。

今年,毛泽东图书馆面向社会征集作者手稿,得知消息的高老立即将自己保存的《青年毛泽东》、《“西方山洞”故事多——八次准备毛主席回韶山》两书手稿及材料,全部无偿捐献出来。这些手稿涵盖了三大类别:一是自己撰写、修改的手稿;二是有关人员和各级领导阅稿时留下的手迹;三是与两书有关的文件、书信。其中最珍贵的是他从1990年至2006年无数次修改过的那三本《青年毛泽东》,书中密密麻麻的字迹,写于不同时间,用的不同色笔。2007年,他将一本未改过的该书拆散,按新拟的提纲把三书的修改内容整理到散页上再加删节和修改并增补了9万余字,在一些重点问题上反复考究,并广泛征求了包括原作者在内的各方面的意见。为了两书的成稿和出版,2007-2010年,他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4次书信来往,5次给中央文献原主任逄先知、原室务委员冯蕙、第一编研部主任唐洲雁、副主任卢洁写信,10次给中央文献出版社去信,从撰写、修改、审稿、题写书名到排印出版,牵动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特别是“主席回韶山”一书,从定稿到作序,还留下了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副秘书长罗海艳等的印迹,留下了省韶山管理局领导胡德昌、晏晓明、张战武、彭迪成等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字条和信件,在付印前的序言和书稿中,还有省委老领导沈瑞庭批改的手迹。所有这些,弥足珍贵。

“手稿征集是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大特色,我把这些材料交给你馆,我也就放心了,可以说我为它们找到了最佳归宿。”在捐赠手稿时,高菊村道出了他的心声。

 

如今,毛泽东图书馆已成立16周年了。在这过去的16年中,高菊村老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一直鼓舞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人,开拓进取、发奋努力。她已征集入藏图书15万余册,已建成一个近4万条数据的毛泽东文献书目数据库。接待国内读者、研究人员、观众30余万人次。她已成为韶山革命纪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努力打造成毛泽东著作版本收藏及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资料中心。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2012年8月24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毛泽东文献及研究成果数字化系统工程,作为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八大项目之一,由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承办,这意味著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即将迈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化图书馆行列。

(注:本文获2012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故事篇二等奖)

 

【特约文稿】

 

青少年时期毛泽东的图书馆情结

 

王 健  赵 敏(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生长在一个社会动荡、激烈大变革的时代。当同时代大多数同龄人在对长期以来备受剥削、压迫的人生命运折服低头的时候,毛泽东这名来自湘中穷乡僻壤的乡村学子却始终在通过读书而苦苦思索着,他不仅思索着自己人生的命运,同时也在思索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突破传统思维和社会文化道德的束缚,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去追求和汲取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并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因此,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对读书有着一股像火一样的热情。他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到图书馆看书、自学、查阅资料上,去图书馆看书成为他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东山学堂藏书楼——梦想从兹始

(东山高等小学堂)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出了远门,带着父母的重重厚望,揣着一丝兴奋、紧张来到了距离家乡韶山五十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东山高等小学堂坐落在湘乡县城对河约二三里的东岸坪,背倚东台山,面朝涟水河。其前身是诵古读经的东山书院。1906年,在清末书院改学堂的大潮中,东山书院改建成新式学校——东山高等小学堂。学校兼习中西学科,开设的课程除传统的经学、国文外,

还有算术、修身、历史、地理、物理以及体操、音乐、图画等新科目。学校设施先进,师资优良,校风严谨,校长和教师多为新派人士,思想开明,其中还有从日本归来的留学生,这使得东山高等小学堂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式学校。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的后斋,就设有藏书楼,收藏着很多的中外书籍。这个藏书楼实质就是一座初具规模的图书馆。与那些在东山读书三、四年都不进藏书楼的同学不同,青年毛泽东一到东山学校,就被藏书楼内各种报刊、书籍深深地吸引住了,象《史记》、《日知录》、《了凡纲鉴》、《校邠庐抗议》、《盛世危言》等书都是他十分喜欢读的。于是,他成了这里的常客,如饥似渴的借阅着各种书籍。

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中国地图;第一次听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已死去;第一次听到俄、美、日这些国家的名字。特别重要的是他开始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通过阅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以及康有为的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他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维新变法。从闭塞偏僻乡村走出的毛泽东,一接触到康、梁的这些文章,便感到十分新鲜,读了又读,很多甚至都能背诵出来。在这里,毛泽东还第一次读到了《新民丛报》,对其中“君主立宪”的主张一度十分赞同,并写下批语:“今日之中国,应象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能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所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在这里,毛泽东还阅读了《世界英雄豪杰传》一书,书中介绍了近代西方一些为自己国家的独立和强大作过贡献的杰出人物,如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对此,毛泽东也十分推崇,曾和同学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重蹈越南、朝鲜、印度的覆辙。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以说,东山高等小学堂的藏书楼打开了毛泽东认识、解读外部世界的一扇大门,从门外走进门内的毛泽东,暮然间发现门里面竟然是这么一个万紫千红、多姿多彩的世界。他或许也没有意识到,不久的将来——自己——会在里面为中国的历史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美一章!

 

湘乡驻省中学图书馆——首次发表政见

毛泽东在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半年后,他的老师贺岚冈应聘到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毛泽东因为学业成绩优秀,深得贺岚冈老师的喜爱,在贺的推介下,毛泽东于1911年春顺利考上了湘乡驻省中学。

湘乡驻省中学也有图书馆,毛泽东来到这里读书时,正值辛亥革命的前夜,反清革命的气息给第一次来到省城的毛泽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时,学校的图书馆有着很多的报纸,其中,同盟会的《民立报》对毛泽东的影响最大。当毛泽东第一次读到《民立报》时,便被它激烈锋利的反清言论所吸引,很快便成了它的热心读者,从而接触到许多革命言论。当从《民立报》上得知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毛泽东被深深触动了。革命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鼓舞了他,晚清政府的残酷镇压刺痛了他。因此,在思想上,毛泽东对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十分赞赏。在此影响下,他写下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壁上。在文章中,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痛斥了清政府的黑暗、腐败和残暴,积极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政府,并主张建立民国的纲领,提出把孙中山请回来当大总统,康有为做内阁总理,梁启超做外交部长。虽然这个时候,毛泽东还没有弄明白孙中山和康梁之间政治主张的分歧,文章所提的建议还很幼稚,但这是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它也表明,毛泽东开始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了。

 

湖南省立图书馆——踏上自学之路

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退学参加了新军,不久又退出了军队。之后,陆续报考了警政学校、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校、商业学校等等,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但进了这个学校没多久,学校那种刻板的校规和有限的课程,让毛泽东感到十分失望。这时的他,性格中那种断然和决然的气质,促使其做出了退学的决定,暂时寄住到位于新安巷的湘乡会馆,开始了一段在省立图书馆自学的生活。

湖南省立图书馆成立于1904年3月。由湖南巡抚赵尔巽倡设,梁焕奎、龙绂瑞等具有西方民主思想的青年人募捐集资兴办,以“输入文明,开通知识”为宗旨,初名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馆址在长沙定王台。这座图书馆藏书极为丰富,楼上设藏书房,楼下为阅览室。爱读书的毛泽东还从来没有见过有如此之多藏书的图书馆,因此对于这样的机会,他喜上眉梢。

 

(湖南省立图书馆)

为了提高自学的效率和效果,毛泽东在充分了解馆藏的基础上,首先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自修计划。为了尽可能的多读书,他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图书馆,风雨无阻。借到书后,就伏在阅览室的桌上聚精会神地读起来。只有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才休息片刻,外出买些东西就餐。正是这种抓紧点滴时间汲取知识的精神,使得毛泽东在这段时间收获良多。1936年他在同斯诺谈话回顾这段时期的经历时就说道:“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的半年时间,毛泽东把阅读的重点放在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著作上,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丹•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名学》、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等。这些书大多宣扬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号召打破封建思想束缚,蔑视传统思想权威,提倡自强、自立、自主,主张发奋图强、救国图存。这些都引起了当时积极追求个性解放、探寻救国救民的毛泽东的共鸣,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和视野。尤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毛泽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比较、思考,并联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不断提升了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在不断达到新的层次。

当时,在图书馆内有一副世界大地图,在此之前,毛泽东从未见过。每天打这经过,他总要静心凝视一番。以前他一直认为湘潭县就很大,湖南省更大,而中国自古就称为天下。但是从这张世界大地图上看,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湘潭就更小了。由此他就联想到:

“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从韶山冲的情形来看,那里的人大都过着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饿,就是挨冻。有无钱治病看着病死的;有交不起租谷钱粮被关进监狱活活折磨死的;还有家庭里、乡邻间,为着大大小小的纠纷,吵嘴、打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弄得投塘、吊颈的;至于没有书读,做一世睁眼瞎子的就更多了。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

“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从这个时候起,毛泽东便把阅读行为提高到了改造世界、为人民谋幸福的层面上,并为之奋斗终生。但到底如何实现这些崇高的理想和伟大抱负?他还继续在图书馆的书海中艰苦摸索着。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图书馆——修学储能斥方遒

毛泽东在省立图书馆自修的生活持续了半年,不久因为父亲中断了他的生活费用,加之寄居的湘乡会馆又被军队占用,于是他决定继续投考学校。1913年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春,第四师范与省立第一师范合并,毛泽东被编入一师本科八班学习。至此到1918年夏总共五年半的时间,毛泽东一改以往频繁更换学校的情况,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完成了他踏上革命道路之前最后的系统的学校教育。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省立第一师范不仅规模大、教育教学设备好,而且还聘请了一大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袁仲谦、黎锦熙、方维夏、王立庵、孔昭绶等。图书馆藏书丰富,有各种新出版的书籍,旧书以精致的线装书为最多,如《上尉的女儿》、《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夜未央》等新的俄国文学作品等。同时当时流行的杂志近 20 种也有订阅,如《新潮》、《语丝》、《莽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小说世界》、《少年中国》、《学艺》、《孤军》等。而且,当时一师的图书馆借书并不限数量、不限日期,尽量流通。期刊都放在阅览室由学生自由取阅,开放时间则适应师生作息时间,下课后无论早晚均开放。正是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在一师五年多的学习生活中,图书馆成了毛泽东求知识、做学问、了解国情、研究社会的阵地。

在一师读书期间,毛泽东在图书馆阅读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有中国的经史子集,还有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他尤其喜爱历史和地理,多方收集史地书籍和期刊上的史地资料,同时还对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很感兴趣。他自费订阅了相关的报纸,经常性关注报纸上的新书目,一有新的发现,便及时向图书馆建议购买。他的这种追求真理和渴望新知识的欲望深得老师的喜爱。因为经常上图书馆自习、看书和借书,他和图书管理员熊光楚先生成为了好朋友,得以随时去阅读书刊。

在这期间,毛泽东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从传统典籍,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入手,后又攻读哲学、伦理学等,如谭嗣同的《仁学》、康德二元论,再结合杨昌济讲授的《伦理学原理》,提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认为“本原”是“宇宙之真理”,“它是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找本原开始。”他通过在图书馆的广泛阅读,认识到了中国衰弱的缘由以及列强对中国新的侵略意图,号召同学们要培养民族意识,担当起救国的重任。

在一师五年半的读书生涯中,毛泽东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这对一个20来岁的青年来说,难能可贵。这也表明,此时的毛泽东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仅仅关心时事的爱国学生了,而是在朝着密切关注国家大局,预测世界风云的革命青年转变。一师的系统化教育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未来,他即将用豪情万丈般的“指点江山”气概“挥斥方遒”了。

 

北京大学图书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起点

1918年夏,年满25岁的毛泽东结束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生活,在他面前的,是五四大潮的疾风暴雨。刚从一师毕业,毛泽东就和同学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一道来到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不久,在他和蔡和森等人多方共同努力,使湖南来京准备赴法的留学青年都得以在各预备班安置、学习。


(北京大学图书馆)    

之后,在恩师杨昌济的引介下,毛泽东认识了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后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介绍,于9月底来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担任了一名助理员。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设有5个阅览室,第一阅览室置中文杂志,第二阅览室置中外报纸,第三阅览室置外文杂志,第四、第五阅览室置中外书籍。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是当时国内第一所利用书刊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毛泽东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位于红楼一层西头靠南31号的第二阅览室,即报纸阅览室,每天登记新到的报纸和阅览人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如天津《大公报》,长沙《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神州日报》,北京《国民会报》、《惟一日报》、《顺天时报》、《甲寅日刊》、《华文日报》,杭州《之江日报》,沈阳《盛京时报》,英文《导报》,日文《支那新报》(两种)和《朝日新闻》等。

在北大图书馆的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生活是清苦的,每月只有薪金八元。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却是非常充实的。这时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而北京大学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蔡元培、李大钊等都聚集在此,“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各种思想、学术在这里争奇斗艳,这样的氛围,是毛泽东在湖南根本无法接触到的。他除了每天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以最大的热情,刻苦的地进行学习,广泛地参加北大一些进步学术团体的活动,在这里,他读到了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学者名流的著作,并向他们请教,由此结交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和名人学者。尤其是在李大钊的指引下,他参加了北大的哲学研究会,新闻学研究会等学术团体,聆听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开始和北大的学生们一道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批判和鉴别各种“主义”和学说。又是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读到了马列主义的书籍和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极大地开阔了眼界,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还是在这里,他和留京的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马列主义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对这段难忘的生活,他自己后来也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时,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1919年春,因母亲病危,毛泽东回到了湖南。这年12月底,他为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率“驱张代表团”第二次来到北京。这次虽未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但他却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读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他后来回忆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此后,毛泽东全力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他心中仍然怀有浓厚的图书馆情结,先后利用各种条件开设了一系列的图书馆。1919年在湖南通俗报馆内建立了通俗图书馆,并在《通俗日报》上刊登广告,介绍藏书情况,热忱欢迎广大读者免费借阅书刊,团结教育他们从事革命活动。1920年秋在长沙创建了文化书社,开辟了书报阅览室,将共产党、共青团的机关刊物免费向贫苦市民、工人和失学青年,对在湖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1921 年利用船山学社的经费和社址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内设图书馆。馆内收集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进步书籍、报刊 400 余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上海《新教育》上发表文章称赞湖南自修大学“注重图书馆与实验室,全与我的理想相合”。1922 年又与杨开慧在长沙都正街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馆内藏有《西洋伦理学史》《共产党宣言》《新俄国之研究》等重要书籍及进步报刊,如《新青年》《先驱》《赤光》《晨报》等。许多进步青年在这里读书报、论时政,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阵地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活动的基地。1926年3月,借着担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机会,在所内开设了图书报刊阅览室,不断提高广大农运骨干的理论水平。

 

【简讯】

毛泽东亲笔签名私人藏书入藏韶山

 

2013年10月10日,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副局长刘元美、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长谢锡光一行5人来到北京,在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会议室接受了毛泽东签名本《国学基本丛书简编——宋六十名家词》的捐赠。该套书系北京一位老同志委托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张金花副局长、六处处长邓爱军捐赠给该馆的。

  此次该馆接受的《国学基本丛书简编——宋六十名家词》共5册,无出版时间(经查,该书系明朝毛晋辑录,民国三十五年三月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持影印)。每册封面均有毛泽东亲笔的毛笔签名,同时还盖有蓝色行草“毛泽东”印章。经对照同时期毛泽东书信、文稿的签名(以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给表兄文运昌的信为带代表),几乎完全一致,基本可以确定为毛泽东的亲笔签名。因实际捐赠者要求保密,因此该书的流转经历显得扑朔迷离,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查找相关线索,以确定其流转经过。

该书的入藏是该馆建馆以来征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果,填补了该馆馆藏中毛泽东私人藏书及亲笔签名本的空白,对开展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天下韶山网:王健)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刊》正式创刊

 

2013年11月26日,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主办的《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刊》正式创刊。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为提高图书馆文化软实力,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以馆藏珍品为载体,创办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刊》。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长、党支部书记谢锡光为馆刊撰写了创刊词。《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刊》刊物主题为毛泽东,定位在图书,视角是文化,立足于研究。刊物涉及到业务探讨、数字化建设、毛著版本探析、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等8个栏目,既对毛泽东思想有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又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和情况,全方位反映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的工作动态。《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刊》将通过信息交流、资料汇集、学术探讨等方法,使其成为一份具有资料性、学术性的刊物。同时,《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刊》的创办,为进一步研究毛泽东思想、提升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的知名度、加强业务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天下韶山网:陈卓)

 

《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在长沙首发

 

2013年12月1日,由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与青苹果数据中心策划制作的《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在长沙首发,以其文字内容超过2000万字的含量,受到业内人士关注。而这种以电子书形式出版的《毛泽东文献》,在全国尚属首次。

《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分红色及白色两款包装,封面为毛主席铜像配以烫金毛主席亲笔书法签名图像,包装高端大气精美。产品由导读手册、烫金浮雕红瓷笔、水晶U盘组成。电子书收录了毛泽东选集、文集、单行本、书信、诗词、照片、手迹,以及毛泽东年谱、传记、纪念邮票等。U盘阅读具有全库浏览、书目浏览、作者浏览、图书浏览等查询功能;在检索窗口可以对图书名称、作者、分类、导读和任意词进行搜索。

《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最大特点是将海量文献容纳在一个小小的U盘里。U盘电子书的文字内容超过2000万字,还包含大量图片资料,将其浓缩在一个U盘里方便读者携带和使用,可称之为“口袋里的毛泽东数字图书馆”。其产品中收录的毛泽东著作包括《毛泽东选集》(1-4册)、《毛泽东文集》(1-8册)、《毛泽东军事文集》(1-6册)、《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诗词集》;还收录了《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下卷,《毛泽东传》(1893-1949)、《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卷。

  《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版,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审核。同时,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还将与青苹果数据中心合作,在网上发布24个旧版本的毛泽东著作。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携手青苹果数据中心向全球发布25种毛泽东旧版著作电子书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携手青苹果数据中心(以下简称“青苹果”)于2013年12月26日向全球发布25种毛泽东旧版著作电子书。

该系列电子书由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提供内容及扫描件,青苹果以高品质的数字技术将其封面、插图、文字内容、版本信息、背景资料整合制作成单行本电子书。这些珍贵旧版著作的电子版本将在亚马逊、淘宝、谷歌、kobo、苹果ibookstore、移动运营商等平台免费发布,用户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PC机等多种终端下载阅读。

此次发布的第一本毛泽东旧版著作为《体育之研究》,该书为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著作,于1917年4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署名为“二十八画生”。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3月将该文内部刊行。这篇文章是我国以近代科学观点分折体育作用的最早论述之一,对体育的作用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和探讨。

在版本学方面,以《论持久战》为例,这是毛泽东1938年5月写的研究抗日战争的军事论著,全文约5万字,是收入《毛泽东选集》中文字最多的论著。该文的单行本有l00多种,仅建国前出版的就有50多种。此次,我们选取的是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收藏的新民主出版社1948年1月在香港出版的版本,由于是解放前在香港出版的版本,属于最珍贵的版本之一。除此之外,该文的写作背景、社会影响、相关人物、版本演变、版本封面等内容也作为背景资料附入书中。方便读者全面了解该文写作前后的各种信息,还原写作和出版的历史大环境。

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联手青苹果发布25部毛泽东旧版著作电子书,是以“重读红色经典”的方式表达对毛泽东的深切怀念。这种将毛泽东旧版著作历史信息集合为一体,以电子书向全球发布的形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25部毛泽东旧版著作电子书目录如下:

  1.《体育之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3月内部刊行)

  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西安群众日报社,1951年7月)

  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人民出版社,1951年8月)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

  5.《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人民出版社,1951年11月)

  6.《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华中新华书店出版,1948年2月)

  7.《实践论》(中国出版社印行,民国25年3月)

  8.《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66年1月第1版)

  9.《论持久战》(新民主出版社,1948年1月,香港出版)

  10.《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重印,1960年1月)

  11.《新民主主义论》(解放社出版,1946年3月)

  12.《纪念白求恩》(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10月)

  13.《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人民出版社,1952年4月)

  14.《改造我们的学习》(解放社出版,1941年)

  15.《整顿党的作风》(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重印,1953年6月)

  16.《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华东新华书店出版,1948年9月初版)

  17.《为人民服务》(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10月)

  18.《论联合政府》(膠东大众报社编印,1945年8月)

  19.《愚公移山》(人民出版社出版,长沙人民印刷社印刷,1964年4月北京第1版,1964年6月长沙第2次印刷)

  20.《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印行,1948年1月)

  21.《将革命进行到底》(苏北军区政治部编印,1949年2月“干部时事学习材料”)

  22.《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7月)

  23.《论十大关系》(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重印,1976年12月)

  2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重印,1957年6月第1版)

  25.《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华中新华书店出版,1949年)

 

一批毛泽东专题图书和影视作品先后面世

 

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一批图书和影视作品先后面世,其中包括电视剧《毛泽东》、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动画片《少年毛泽东》、《伟人故事: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等图书以及《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

  重点图书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撰写的《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等4种理论研究著作;有著名编剧王朝柱创作的《寻路》、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刘金田撰写的《伟人故事: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等4种通俗读物。(转自《福建日报》)

 

【学会动态】

三学会联合印制“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台历

 

湘潭市图书馆学会联合市民俗文化学会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印制2014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台历。由本市剪纸艺人陈加林提供剪纸作品13幅,艺术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的形像,受到大家的喜爱。

 

“湘潭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巡回展览在韶山揭幕

 

2013年11月11日,“湘潭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大型剪纸、折纸艺术巡回展在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揭幕。本次展览由湘潭市纪委、湘潭市监察局主办,湘潭市图书馆学会、湘潭市民俗文化学会和湘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旨在介绍湘潭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弘扬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清廉之风。

本次展览展出吴升平、陈加林、刘月玲、曾宪兰、贺桂华、徐经兑、彭立新、甘国艳、甘露等多位民间艺人的作品140多幅。这些作品通过剪纸、折纸的方式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清廉故事,如“白璟建白公渡”、“石万程封府挂印归乡”、“狄棐官南海”、“谢振定御史烧车”等。省纪委常委刘大放、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建平、市政协副主席李光泉出席本次活动。

从次日开始,展览分别在韶山市图书馆、湘潭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 市检察院、湖南工程学院等地巡回展览。同时还举办以此为主题的巡回讲座3场,编辑出版《湘潭历史上的清官亷吏》一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馆长变更信息

 

2012年7月谢锡光任韶山毛泽东图书馆馆长兼党支部书记。2013年7月刘雨芳任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2013年9月张东波任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2013年12月李翠平任湘潭市图书馆馆长兼党支部书记。



湖南文旅云|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国家公共文化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湖南图书馆|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湘潭在线| 长沙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天下湖南网| 湘潭市文旅地图

版权所有:湘潭市图书馆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湖园路38号 数字资源部(二楼)技术支持:世纪超星

备案号:湘ICP备19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43030202001041 您是第 8414741 位访问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