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 张永和著 华文出版社
《京派》,是拙作,主要写的是老一辈搞文学艺术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大家,大概涉及有二十来位吧。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叫“京派”呢?想必这些位都是京籍人士吧?您猜错了。其中京籍的确有那么几位,但大部分都是非京籍人士。那为什么还叫“京派”呢?因为他们虽然不是皇城根下的子民,可他们的做派完全是北京人的做派。他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范儿,有那么一点点老北京人的味儿和老北京人的风格。
或问:你书上这些人物都有谁呀?报上花名册来。有老舍、周贻白、张中行、吴祖光、张伯驹、翁偶虹、汪曾祺、黄宗江等;有新凤霞、谭元寿、高宝贤、阎肃、欧阳中石、阎崇年、梅葆玖、中杰英、姜纬堂、李小春、苏叔阳、杨晓雄、郑振环等;有孙悦遐、过士行、王蓉蓉、白金等。当然,我也不能跑出这个圈子去。下面,说说这些风雅名贤的籍贯,有没有纯北京籍人?有!但是不多,有哪几位?老舍、翁偶虹、郑振环,他们都是世世代代生于北京的旗人,可谓纯粹京人;原籍虽不是北京,却出生于北京的,那就比较多了:江苏常州武进籍的吴祖光、浙江瑞安籍的黄宗江、湖北江夏籍的谭元寿、江苏泰州籍的梅葆玖、山东牟平籍的姜纬堂、河北雄县籍的李小春、安徽歙县籍的过士行;既不是北京籍人,也没有出生在北京的,有吗?有!并且还是人数最多的,如出生在湖南长沙的周贻白、河北香河的张中行、河南项城的张伯驹、江苏高邮的汪曾祺、广东韶关的中杰英、河北保定的阎肃和苏叔阳、山东肥城的欧阳中石、山东烟台的阎崇年、天津卫的杨晓雄……几位女将都在这个行列中,生于江苏苏州长于天津的新凤霞、山东汶水的孙悦遐、辽宁鞍山的王蓉蓉、黑龙江哈尔滨的白金等。
非京籍又非北京出生的人和《京派》有什么关系呢?请少安毋躁,让在下慢慢道来。
这本书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我都会写一个人物的小传记。所谓“小”,是因为我写的时候,着重写这些人物的亮点。尤其是想写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让读者有兴趣,在浓浓的感知里能够悟出点什么,也就是俗话说的寓教于乐。所以我写的这些人物不是纵向写,而是截取那些有趣味的横断面来写。这样一写,让我大吃一惊。在所有涉及人物的那些生动的故事里面,往往浸润着北京人的很多特点,不管是哪里出生的人。比如我的老恩师周贻白先生,怹是湖南长沙人,操着一口湘人的官话,怎么能和北京人的做派沾上边儿?周老师喜欢侃大山,即聊天儿。我每到怹的住处——北京交道口棉花胡同22号即中央戏剧学院教职员工宿舍,我们爷俩一聊就是好几个钟头,饿了就去吃小馆儿。周老师爱吃汤面,怀里揣着一个盛着味精的小瓶儿,对着两碗汤面一通撒。再配上一瓶啤酒,爷俩喝,就的下酒菜就是一盘油炸花生米。吃完了,喝完了,多么像北京人的吃喝。
周贻白老师做人特大气,特有感情。比如我刚到新燕京剧团(风雷京剧团的前身)时,改编了现代京剧《节振国》并上演了。老师就想了个办法为我这个学生捧场。于是怹就给京剧团的全体演员讲一堂课,分析这个戏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还唠了一个小时,讲京剧是如何兴起的。课后老师一定要到我家去看望我的母亲,拦也拦不住,步行了两三里地,去我家拜见我母亲。这行为,这讲究,多像老北京人的“做派”。
老师爱收藏,特别是对古画古书,还特别喜欢收藏邮票、烟卷盒里边的“洋画”,火柴盒上的“火花”,那可是海内一绝。
这和周老师受到的教育和从事的专业以及怹的爱好分不开。怹有极深厚的古典文学底子和中国戏曲底蕴。这里面当然包括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周老师不但研究中国戏曲史,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位大家。而且身体力行,参加过湘剧团,还在湖南的京剧团里干了两年。唱武丑,有一身的功夫,能够扮角色,还能翻跟头。怹曾经对我说,那叫“下把”。老师说:“我的跟头,一般的人还比不上。”
周老师在新中国成立前颠沛流离,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怹来到中国戏剧学院任教,生活安定,一直在北京生活和工作。许多大部头的著作都是这个时候在京出版的,怹能对北京没有感情吗?怹的行住坐卧能没有浓浓的北京“做派”吗?您这样一想,似乎就不觉得偶然了。
我再说一下原籍为广东梅县,而生于广东韶关,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一位老广的中杰英先生。新中国成立之初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年轻有为,当上了工程师,可是,唉……“福兮祸所伏”,后来成了右派,受了很多的苦难。但是,十几年近于“劳改”的生活,使他学会了哥们儿义气那一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甚至打架……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有了创作文学的本钱。落实政策以后,他没有做他的建筑老本行,而是写小说、当编剧,进入了中国实验话剧院。他所创作的话剧没有他老家广东的题材,完全是一水的老北京故事,比如《哥们儿折腾记》《哥们儿发财记》等。到了1999年,这位中哥们儿,又捣鼓出一个更大更响的话剧,那就是《北京大爷》。您听这名儿就知道是写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中各式各样的人的戏。这个戏被北京人艺“逮”着了,排了、上演了,火了一把,演出了很长时间。您说,如果他血液中没有点北京人的东西,能写出像《北京大爷》这样纯北京题材的好戏来吗?
书中二十多个人物,每一个人我都写了其机趣且不平常的故事,而且大多和北京有关系,表现出北京的味儿、北京的范儿、北京的人文情怀。我敢说非常好看好玩儿。如果您还有些不相信,这样吧,现在这部书印出来了,您找一本儿来看一看,您就知道余言不谬也!虽不能说开卷有益,但也可以成为您茶余饭后一本休闲的好书。
版权所有:湘潭市图书馆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湖园路38号 数字资源部(二楼)技术支持:世纪超星
备案号:湘ICP备19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43030202001041 您是第 8423366 位访问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