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米高空看中国》:以卫星为“眼” 瞰大美中国

发布时间:2021-10-14 12:10:51 | 作者:光明日报 | 阅读次数:568次

《60万米高空看中国》刘思杨 主编 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编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果站在60万米高空,俯瞰祖国壮美山川和秀美家乡,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手中的这本《60万米高空看中国》是新华社与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携手,将互联网数字技术与纸质图书有效嫁接,新媒体与传统出版物优势互补,应运而生的一本好书。该书以“一省一脉络,一地一经纬”为主线,以卫星图片为基础,用图像和文字串联起一幅幅气势磅礴、美不胜收的时代画卷。既是一场大美中国的发现之旅,也是一次前所未见的探索之旅。

从卫星视角切入,看懂新中国70余年的宏阔变迁

  阅读《60万米高空看中国》,首先不能忽视的是之所以选择“60万米”遥感技术高度是为了实现对70年新中国沧桑巨变这一宏阔的时代主题进行深度、细节的观照和把握的初心。

  图书《60万米高空看中国》的母本是2019年9月至11月新华社推出《60万米高空看中国》系列报道。这个报道缘起于2019年初的一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策划,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提出能否运用遥感卫星技术,从卫星这个独特视角切入,用系列短视频的形式,全景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的发展变迁。随后,新华社运用卫星资源,聚合增强现实技术和遥感卫星技术,自北向南,由东到西,捕捉全国34个省区市70年来物换星移的巨大进步和沧海桑田的宏阔变迁。

  事实上,正是基于遥感卫星技术如多光谱、合成孔径雷达(SAR) 等手段,卫星新闻才成为可能。就像新华社卫星实验室程瑛所指出的,和传统新闻报道不同,卫星新闻可以超越肉眼辨识,实现大空间尺度——用较低成本了解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事情,以及大时间跨度,利用国内外数据,可以向前追溯三四十年,详查一个长时间周期内的变化。(《卫星新闻:为遥感应用敞开新空间》)70年社会变迁是60万米高空物理高度相契合的思想高度,或者说主题。因此,从地景的选择上,《60万米高空看中国》,虽然不乏传统意义的风景,像漠河北极村、月牙泉、日月潭拉鲁岛、山西老牛湾以及名胜,如大同云冈石窟、嵩山少林寺、都江堰、平遥古城、西安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但本书更值得注意的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等历史维度重新发现和定义中国地标,讲述属于我们时代的中国故事。

  如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60万米高空看中国》的历史线索,比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嘉兴南湖革命红船、韶山、井冈山黄洋界、瑞金叶坪谢家祠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古田会议旧址、延安、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共和国的孕育地西柏坡、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抗美援朝纪念塔这些地景的红色记忆连缀起来的中国革命史;比如兰考、红旗渠、废墟新城唐山、三峡水利工程、吉林市万昌镇世界“黄金水稻带”核心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318国道上“天路十八湾”、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重庆李子坝站穿楼而过的轻轨交通线、库布齐沙漠腹地以巨型骏马为标志由近20万块蓝色光伏板拼成的“蓝色海洋”……构成的新中国成就史;比如从1978年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的安徽小岗村,到深圳经济特区,苏南模式的苏州,浦东开发的上海的改革开放史。

从不同时代的图片对勘,读懂走向富裕和富强的中国故事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的创意主体虽然是新闻工作者和技术研究人员,但贯穿全书的是史家的史识。这种史识不但体现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也具体而微到书中的每一个地景的呈现,比如关于丰满水电站,书中选择了1941年拍摄的建设中的丰满大坝和2018年拍摄的丰满水电站原大坝和正在建设的新大坝;比如铁西区,选择了20世纪50年代沈阳铁西区工人新村一角和2007年6月8日拍摄的沈阳铁西新区;比如映秀镇,选择了2008年震后和2018年重建后的汶川县映秀镇,等等。不同时代的图片对勘和对读,读者看到的是近现代流动的中国,变动的中国,不断奋进走向富裕和富强的中国故事。

  图片中的中国史,《60万米高空看中国》尤其瞩目70年新中国之“新”,40年改革开放之“改革开放”。最典型的像淮河治理,以1951年5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为起点,1950年代和1970年代的老照片,和高空俯瞰淮南市寿县寿西湖农场,一部淮河治理史是一部微观的新中国史。尤其是,《60万米高空看中国》之看中国之讲述中国故事亦指新时代之新。因而,行进的中国当下,全球时代的中国崛起成为全书的一个重要聚焦点。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中国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标识,而遥感技术使得看中国当下城市之恢宏和精微成为了可能,像收入《60万米高空看中国》的大连港局部、南京“江南江北双主城”、黄浦江两岸的外滩与陆家嘴、香港维多利亚港南岸岛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与金紫荆广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和拉萨西藏会议中心等等。而其中的北京中轴线及其南、北延长线,北京长安街及其东西延长线和高空瞰阅兵三幅长卷,以及武汉火神山医院和武昌方舱医院是全书最能见出主创人员“60万米高空”的用心和命意,予读者震撼的一定不只是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图片,还有背后中国卫星遥感技术的想象。

所见是壮美河山,所见是历史与当下,所见是希冀与未来

  中国传统观山水方式有三。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观点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书中的俯瞰之姿是古人无法获得的太空视角,若以古意也是携扶摇直上俯瞰万物所能取的浩荡之势。《60万米高空看中国》,312国道上的“天路十八弯”如何穿越横断山脉,连接高原与盆地;朝天门长江大桥如何跨越长江两岸,挽起山水与都市;西江千户苗寨,如何留守着历史、风俗与记忆,借助“60万高空”的卫星之眼犹在目前。《60万米高空看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往西观览祖国34个省份,所见是壮美河山,所见是历史与当下,所见是希冀与未来。“我们身处其中,却从未见过”,这里不再是取于丹青的半是视野所及,半是胸中丘壑。“60万米高空看中国”,是当代中国人可能的观看视角。大美中国亦由此生发。这里的美,有农业生态景观之美。红河哈尼梯田“春如翡翠球如金”,处高山流水,傍田园人家。人民利用智慧引山顶之水,育养梯田,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真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有现代交通奇迹之美。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的环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俯瞰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如白色哈达飞越拉萨河,这是现代的线条,是现代的速度。传统与现代,无论卫星图片中的变迁,实景图片中的记录,未着一言,却深意在焉。


湖南文旅云|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国家公共文化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湖南图书馆|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湘潭在线| 长沙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天下湖南网| 湘潭市文旅地图

版权所有:湘潭市图书馆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湖园路38号 数字资源部(二楼)技术支持:世纪超星

备案号:湘ICP备19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43030202001041 您是第 8426471 位访问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