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想类(12本)

发布时间:2020-04-17 10:53:17 | 作者:新京报 | 阅读次数:1008次

人文思想类(12本)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作者: (日) 王柯

  版本: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3月

  推荐理由:王柯在《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里,清晰地梳理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和思想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指出了“天下”观的文化内涵。他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追溯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初认识,并分析了历代多元化行政体制的利弊,还分析了自清朝至现代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得失。此书对我们理解“何为中国”,以及理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困境和成就有着重要启示。

  《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

  作者: 胡嘉明、张劼颖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在城市生活中,垃圾属于随处可见但又随时被忽视的存在,拾荒者也处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尴尬境遇。无论是垃圾在现代生活中的现实象征,还是拾荒者在城市运转中的存在形态,都是日常生活中被忽视与异化的话题。从废品与拾荒者着眼,能够开展生活形态、城乡进程与文明转型的隐微观察。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之间的断裂性与流动性,不同的身份、职业与境遇呈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是书以田野调查与纪实文学的结合形式,切入被忽视的日常生活形态,对废品和拾荒者所链接的经济产业和公共空间进行了内部观察,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另类人类学读本。

  《民族的重建》

  作者:(美)蒂莫西·斯奈德

  译者:潘梦琦

  版本:三辉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创于1569年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历经四百余年,成为今人熟悉的波兰、乌克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民族”作为一个概念在这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早期,人们认为政治、宗教和认同遵从“自然秩序”,一个人在政治上倾向一方,在宗教或文化也能倾向另一方,而后来转而认为必须以国界和语言完成整齐划一的区分。如果说,这是“民族国家”在建制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但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而言,则来得过于残忍。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抛开长期以来的民族主义论说和迷思,回到16世纪,从那里发现东欧近代早期的“民族”,然后一路讲到20世纪末,以此论述“民族”的观念演变。荣光、悲剧以及教训尽在这一条历史长河之中。

  《无处安放的同情》

  作者: (德)汉宁·里德

  译者:周雨霏

  版本: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数字时代传媒技术的高度发展,让生活在不同角落的人们得以同时获知全球各地正在发生的重大灾难。面对灾情与不幸,人类的共感与同情是否存在边界?更为重要的是,为何我们容易对远方的灾难报以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作者汉宁·里德把读者带回到18世纪的欧洲,通过启蒙哲学家们对道德感有效性射程的争论,让读者自己去界定命运共同体中的“我们”与“他者”。近年来的难民危机、英国“脱欧”摧毁了无限扩张道德与仁爱的虚假信条,而目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凸显了这些哲学思辨背后敏锐的洞察力与紧迫的现实感。

  《分身:新日本论》

  作者: 李永晶

  版本: 一頁folio|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对中国来说,日本一直扮演着一面镜子的角色。李永晶在《分身》中认为,中日两国互为“分身”,要寻找各自的前世今生,观察互为“分身”的对方正是捷径。作者梳理了日本近代精神史的脉络,剖析东亚世界变迁的线索,揭示日本经验在思想史、政治史与文明史上的意义。在重新认识近代日本变迁的基础上,李永晶呼吁一种基于中国成长而生成的“新世界主义”的出现,并为一种东亚世界普遍的世界主义精神和更为公正的世界秩序的可能性作出理论探索。

  《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作者: (美)普鸣

  译者: 杨起予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中国历史进程及其现实问题,往往被学人视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特殊文明之延续,似乎这样就一劳永逸地将缠绕不清的历史与现实之关系解释清楚了。然而,经过哈佛大学教授普鸣从商周卜辞到秦汉政论思想的缜密解读,与其他国家的早期文明一样,中国早期文明及其后来的历史转型所面对的问题是普遍的和共同的。普鸣通过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扎实的文献功底,对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创作”与“人为”的观念进行了缜密的梳理,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别出机杼的研究视角。尤其是通过战国诸子观念转型、汉代政论与司马迁对秦汉体制之态度的扫描,重新梳理了中国早期文明意识中的连续与断裂之论辩,揭示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文化张力,重新审视了“改革”与“创新”、变与不变等历史观念问题。

  《共同利益经济学》

  作者:(法)让·梯若尔

  译者:张昕竹、马源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经济学家首先是学者,而走出书斋,有的成为政策专家,有的成为股市专家。这些身份让经济学家饱受争议。即便只是作为知识分子而非专家的经济学家,只要为市场经济辩护,也可能被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一言以蔽之,市场经济和经济学家都不被普遍信任。经济学家让·梯若尔要处理的问题也就在这里。他看到全球范围内再度兴起的民粹主义,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学家的怀疑。就像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致敬他“对市场力量和监管的分析”一样,他的讲述对市场也兼具“尊重”和“驾驭”双重之义,既需要并保卫市场,又必须直面最广泛的尊严、情感,也就是“共同利益”。而这一切在《共同利益经济学》中就从经济学家的日常工作细节开始。

  《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

  作者:施展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制造业塑造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同样影响着世界市场。但前些年以来,部分产业开始向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经济体“转移”。施展则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市场积累和基础建设使中国具备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外移的只是装配等加工环节。他通过对中国沿海地区和越南的实地调查、访谈,论述了这一过程,将其称为供应链的“溢出”而非产业“转移”。中国随之也会在东南亚与欧美的贸易之间担任中介角色,而力量正是来自中国的民间经济。他由此提出“商人秩序”将在亚洲参与重塑全球经济秩序。这是《溢出》的一个关键判断。施展在全书并未对他使用的概念作太多创造性阐述,不过他的比较视野和叙事能力仍能使读者从中得到颇具创见的理解。

  《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

  作者:(加)宋怡明

  译者:钟逸明

  版本: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年12月

  推荐理由:中国有一句老话“阳奉阴违”,宋怡明的《被统治的艺术》可以说是对这句俗语历史性的详尽注解。通过对七个明代军户家族的微观研究,揭示了国家的军事制度是如何形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这些平凡家庭,又如何与执行国家政策的官僚机构之间进行互动,让自己在国家机器运转的齿轮缝隙中求存谋生,甚至为自己套取实利,成为制度下的受益者。宋怡明通过大量地方志、私人记述、契约、宗谱中细入毫丝的记载,发掘出了一个具有主动性的民间社会。当国家权力渗透到基层时,这些小人物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出一种个人与国家权力间的张力,制定策略,通过自身和家族、社会拥有的资源,创造出一种国家与个人间互动的新模式。这既是一种“日常政治”,也是一种生存技巧。而这种生存技巧,构成了所谓的“被统治的艺术”。

  《南社史三种》

  作者:杨天石

  版本:东方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南社成立于1909年,是近代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对晚清民国的政治时局和文学革命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最初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都是具有文人底色的革命党人,“固以文字革命为职志,而意实不在文字间也”,其真实目的是“以诗文为号角,争取民主共和”。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研究南社史逾60年,《南社史三种》是其三本研究著作的合集再版,其中《南社》完成于1961年,《新编南社论丛》和《南社史长编》出版于1990年代。南社成员逾千人,汇集了众多风骨凛然、心忧天下的政治、文化精英,杨天石对南社历史做了详尽考据,并整理出时人的文章和论丛,以彰显南社人的精神风骨,此次再版又增加了其近二三十年对南社的新考据和新思考,是研究近代社团史的重磅著作。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

  作者:周健

  版本:谭徐锋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月

  推荐理由:在清代的官方文献中,田赋被定义为“维正之供”,其内涵大致包括:田赋是国家财政中最重要的部分,其额数是固定的,征解俱有经制。因其为度支所系,关系匪浅,小民应竭力全完,官员应勉力催征,不可使其缺额。青年学者周健写作《维正之供》,始于跟随史家茅海建先生读博期间,效法其“大道至中、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经十年在清代财政领域不断拓展深耕,成就这本扎实严谨的清代田赋制度和国家财政结构的考证著作,他还从晚清财税体制结构的变迁研究了清代的权力运作模式和国家治理体系。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作者: 唐小兵

  版本: 东方出版社

  2020年3月

  推荐理由:执教于高校的历史学人唐小兵,常年活跃于公共媒体的现实写作,孜孜于中国近代历史转型与中国知识人的价值与观念等问题。他的写作不仅是知识性的,也是公共性的,更是现实性的。在以书评为题材的知识写作中,唐小兵以阅读为切口,勘测近代中国的历史转向。在这本书评和随笔集中,他围绕着传统中国知识人的价值观念、从传统士大夫到新式知识人的转型、启蒙与革命之间的选择、知识人的共同世界如何重建等议题,希望从历史的遗嘱中探照现实道路的可能性,从近代的挫折中寻觅当今时代的方向。


湖南文旅云|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国家公共文化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湖南图书馆|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湘潭在线| 长沙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天下湖南网| 湘潭市文旅地图

版权所有:湘潭市图书馆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湖园路38号 数字资源部(二楼)技术支持:世纪超星

备案号:湘ICP备19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43030202001041 您是第 8431573 位访问读者